学校创建及发展简史 

陶郑励珍校董

一九七三年九月「旅欧华侨福音布道会」工作刚在鹿特丹埠开展,看见华裔儿童的需要,在人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,开始了中文学校。

由刚从莱顿大学社会学毕业的李湘萍女士创立,上课时间在每周三下午二时至四时,起初仅有学生十多名,在一个社区中心的小厅内上课,所有课本皆自制,而学生的年龄参差不齐,这可算是中文学校的雏型;一年后从十多名的学生增至二十多人,如此情况持续了两年时间。

一九七五年九月,因布道会工作蒙上帝祝福,不少的教友热心公益,关怀侨社需要,就在是年购买一所会址,在Rechthuisstraat,Katendrecht,Rotterdam,中文班也改迁至这里;该学期的学生增至五十多名,教师则添至六人,所采用的课本全由布道会自行设计及印刷,当中有不少的困难,但都成为很好的经验累积。

从一九七五年至一九八三年,中文学校的人数不断增加,师资亦不断提高,行政也陆续改善,到了八一至八二年间,有两件重要事情革新:

(一) 租借学校–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,教会地方不敷应用,遂租借教会对面的荷兰学校作校舍;

(二) 改革课本、接受资助–鉴于历年办学经验所得,有感海外华侨子弟有特别需要,于是采纳「侨务委员会」供应的课本,并配合本校自制的教材,同时,将上课时间改为每周六下午一时至三时半。

一九八四年九月,由于教会以传道为主,故本校于八四年新学年始,由「荷兰中华互助会」接办,以扩大侨胞对侨教的支持,同时又获得市政府拨款,支持部份校舍租金。课程亦加增了唱游、书法、舞蹈及中国功夫等科目,采用的教材及资料亦蒙侨委会不断的供应; 当时学生已接近二百,教师共有十五位,并设有「家长会」 。

一九八六年九月,迁至新址 Carnissedreef 2, Zuidplein, Rotterdam 上课。

一九八九年九月,因应荷兰文化福利部改变了「少数民族母语资助政策」,全荷兰的外侨母语教育团体只能在当地市政府申请资助; 故经商讨后,「荷兰中华互助会」决议,将其属下四所中文学校实施行政及财政独立,以便向所属市政府有关部门申请资助。期间,本校经多年的申请,仍未获鹿特丹市政府拨款津贴,为使收支平衡而不至加重家长们的负担,经「家长会」会议决定,成立「校董会」,担负起学校的行政及筹募经费之责。

一九九零年九月,更改校名为「荷兰鹿特丹华仁中文专科学校」,上课时间亦改为每周六上午十时至下午十二时半,不久再延长半小时; 课本改用「香港新亚洲出版社」出版的『中国语文』,同年十月七日在商会正式登记注册,迄今刚好成立十九载。一九九六年九月,课本改用荷兰中文教材发展计划(ABC)出版的中国语文,这套教材为适应荷兰出生的学童而设,课本内容以荷兰现实生活环境为描写基础。

二〇〇一年至二〇〇四年有OALT(外侨母语政策)对本校予以津贴,资助范围有学校租金及教师薪金等。

二〇〇四年九月,外侨母语政策的资助终结。

二〇〇八年至二〇〇九年度,小学部的课本改用台湾出版的华语课本,而幼稚园课程则自行编制,中学部教材特别加添配合报考HSK课程用书。

2012年由何佩莲女士接任校长,全校改为普通话与简体字教学以适应时代需要。同时加开学前班(四岁可就读)和成人普通话班,欢迎不同国籍的人学习中文和优良的中国文化。